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鲁大故事——张洪霞:海外专家的家乡情

发表日期:2017年12月12日 15:37 文章编辑: 浏览次数:

 

张洪霞教授是我校农学院特聘专家,二级教授。2002年被中科院作为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到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归国前,张洪霞教授曾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美国能源部植物研究实验室Jan Zeevaart院士研究组,以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植物系,Eduardo Blumwald教授研究组从事多年的科学研究工作。

潜心研究 成果累累

张洪霞教授主要从事植物高产、耐逆机理的分子生物学及高产、耐逆植物新品种的开发等有关研究,利用玉米、番茄、杨树和大豆等为实验材料以及植物转基因技术,对多个高产、耐逆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并应用于高产、耐逆植物新品种的培育。相关研究在Nature Biotechnology, PNAS、New Phytologist、Cell Research、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等杂志上发表。培养博士毕业研究生15名,副研究员4名,硕士生1名,所带领的课题组成功建立了玉米、番茄、大豆、油菜、甜菜、山茱萸、白榆、绿岑和杨树的高效转基因体系,并培育出多个高产、耐逆植物新品系,其中有19个材料已经获得了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批准的中试许可,获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4项,以第一或责任作者发表SCI研究论文40篇,主持国家863重大专项1项、转基因重大专项1项,自然基金面上项目5项,上海市基础重点项目1项,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1项;参加转基因重大专项3项,中科院先导重大专项1项,973项目1项,科技部林资源重大专项1项。

感受诚意 任职鲁大

张洪霞教授原籍山东菏泽,2015年9月到烟台探亲访友期间,了解到鲁东大学成立了农学院,在和朋友聊天时表达了想回山东支援家乡建设的意向,学校原科技处姚淑云老师随后联系了农学院领导,农学院钟旭生书记和程显好院长飞往上海,就鲁东大学人才引进的具体政策等事宜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校、院两级领导的真诚和对人才引进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坚定了张洪霞教授回家乡工作的决心,经过同原单位将近一年的交接,关闭了在中科院经营了14年的实验室,来到鲁东大学农学院工作。

张洪霞教授在正式入职前作为客座教授,参与我校农学院科研与学科建设,指导年轻教师确定研究方向、申报项目,并于2016年9月起全职来我校工作。来到学校后,学校、学院和各部门在硬件设施、人员配备、启动经费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使得张洪霞教授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他的带领下,农学院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功组建了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科学研究成效显著。近两年研究团队获得国家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良种工程等19项研究课题,科研总经费超过700万元,并于今年3月成功获批山东省教育厅“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作物高产抗逆分子模块育种实验室(鲁东大学)。4月,山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东奇来我校调研时,张洪霞教授在该中心向杨东奇一行介绍了在作物遗传改良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校内玉米遗传转化及新品种培育试验田等情况,展示了作物组织培养、食用菌菌种保藏技术,得到了杨东奇部长的赞许。

服务地方 回馈家乡

近两年张洪霞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谨遵学校党委徐东升书记提出的“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服务企业”的三服务宗旨,大力开展“服务地方、院企合作”工作。张洪霞教授与学院领导多次走访政府部门、企业和地方专家学者,经过多方努力获得了多项地方政府项目、企业合作项目,多次到临沂、日照、莱州等地同当地政府和企业就有枝番茄新品种示范与推广、蜜桃品种多样化选择和保藏技术、微型月季脱毒快繁、树型月季砧木研发、绿茶抗冻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等项目进行了合作交流对接。

张洪霞教授在为家乡服务的同时,足迹也遍布了新疆、宁夏、辽宁、吉林等多个省的山间地头。他时而在宁夏农林科学院指导黑枸杞的品种选育和栽培,时而到吉林德惠沙子镇进行玉米测产和品种选育,到辽宁岫岩酿制野生软枣猕猴桃酒。张洪霞教授用他辛勤忙碌的身影践行回馈家乡服务社会的诺言。

 

  undefined